航天科技集团四院7414厂2车间有一支“过硬”的队伍——镗工组,该班组现有组员22人、特高级技师各1人、技师17人、大专及以上学历12人,拥有数控设备10台,承担着载人航天、喷管金属件镗铣精加工任务。
多年来,该班组始终以传承和弘扬“尖刀”文化为己任,形成了“细心稳妥、善于创新、敢于攻关、勇于超越”的新锐派班组文化。凭借超前的“破题”思路,该班组将一件件大国利器送入太空,于2022年获集团公司“六好班组”称号。
交出技术创新亮眼“成绩单”
技术走在前,责任抗肩头。镗工组着眼于技术创新驱动发展、攻坚克难促进产能。
受产品材料硬度影响,螺纹孔的加工一直以来是制约产品加工效率提升的难题,且刀具成本很高。
为此,该班组开展了技术攻关,将手动攻丝改为螺纹铣削加工,形成了一套螺纹孔加工标准方法。
该班组制定了相关标准化操作指导书,将加工的工序、数控程序、加工刀具、切削参数及注意事项写成产品加工执行单,在提高加工效率的同时,有效避免了产品加工质量风险问题,全年节省刀具成本60余万元,实现了千余台产品高效率生产且螺纹孔无质量问题的亮眼成绩。
目前,镗工组成员在产品加工中已将该加工方法应用到不同研制产品不同材料螺纹孔的加工上,解决了小直径螺纹孔加工的技术难题。
除此之外,镗工组班组长还带领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针对某型号支耳标准化装配技术难题,编制数控程序,每台产品加工时间节省3小时;面对多型号产品研制加工,班组积极与工艺人员研究最佳加工方案,设计自制工装,有效解决了球窝喷管配做加工难题。
这些不断创造出的新“成绩”,有力推进了航天产品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
打出产品质量提升“组合拳”
产品质量是政治和生命。镗工工序是最后一道数控精加工工序,把好最后的质量关是班组的责任与使命。
为保证产品的加工质量,尤其是新型号首台产品的加工,该班组制定了产品质量控制“三三战法”——即用心分析确保工艺判断准确,精心操作确保调试加工准确,细心测量确保首件三检准确,用坚守“三心”的执着确保大国重器的万无一失。此外,该班组根据镗铣加工的自身特点,提出了“数控镗铣六步走”的产品质量控制方法、明确了型号产品数控镗铣的操作步骤和要求,实现产品加工全过程规范化、程序化、精细化。
通过坚持打好“三三战法+数控镗铣加工‘六步走’”组合拳,镗工组的产品加工合格率始终保持在高位运行,有力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高可靠性。
激活班组人才发展“双循环”
随着数控加工设备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多的数控设备投入工厂使用。作为该厂先进设备的管理和使用班组,设备的有效利用是该班组最大程度优化工作的前提。有鉴于此,该班组将技能人才的培养贯穿于日常工作的各个环节,实行“N+1+M”结对培训模式,由多个师傅带一名学徒在多个岗位学习,最大限度发挥“传、带、帮”作用,打破一人一设备的传统局限,实现了“一对多”的设备操作模式。
除了畅通内部人才培养,该班组还坚持开展“走出去+请进来+实战练兵”的技能提升培训,拓宽眼界,了解前沿技术,推动全员快速掌握新技术、新方法。
近年来,镗工组成员先后获多项奖励:贾王斌获评全国数控技能大赛第16名、陕西省第1名,被授予陕西省技术能手;李文平获陕西省五轴加工中心第4名;张斌获陕西省国防工业数控加工中心第4名;张小飞获陕西省数控铣加工第8名。
此外,“压力测试”“奋战百天”“疫情攻坚”……面对每一次的挑战,镗工组成员始终坚守在最前线,积极投身于每一次紧急任务,用实际行动展现着“我为尖刀、久经磨砺、今朝用我、用我必胜”的车间“尖刀文化”。
(常文嘉)
主办单位:中国航空工业人才信息网 邮政编码:100028
通信地址:中国北京市朝阳区西坝河北里甲24号
网站备案:京ICP备05040221号